2020-05-07 16:25:15來源:中房網
??蚌埠市規劃、檔案館及博物館(簡稱“三館”),位于市東海大道和南湖路、龍騰路交叉處,在市民廣場南面。總建筑面積67394m2,含規劃館、檔案館和博物館,2個單體。規劃館及檔案館單體局部地下1層,地上6層,建筑高度38.3m,總建筑面積33797m2。博物館單體地下1層,地上5層,建筑高度34.4m,總建筑面積33597m2。于2012年6月動工建設,2016年初全面竣工投入使用。
??項目位于蚌埠市山水景觀軸的起點。規劃結合地域特點,遵循“以人為本、全面協調、生態和可持續科學發展”原則,注重建筑與景觀、自然環境的融合,著力建設極具都市活力、地域文化氣息濃郁的現代藝術博覽中心。“三個館”緊鄰城市交通干道東海大道及龍湖路、南湖路等次干道,周邊公共交通便捷,配建有市民廣場等游憩設施。
??該工程規劃設計階段時,市規委會非常重視,對項目的布局多次論證,最終確定了規劃檔案館為一個單位工程,博物館為一個單位工程的總體布局。“三館”建筑外圍以淺水池隔離,兩館之間輔以大面積旱噴廣場和淺水池內水噴造型。
??北面為大面積下沉式綠地,兩邊為銀杏樹林,外圍為“口袋公園”和城市道路有效隔離,為解決參觀人員停車問題,在東、西兩館主入口,均設環保式停車場各可停車160輛(小型汽車)。圍繞“三館”設公交車站7個,可停靠8個線路公交車輛,滿足了市民參觀乘車需求。
??地下室室內停車場可容納中小型車輛80輛,主要用于內部工作人員停車需求,其中博物館地下停車場是平戰結合的人防工程。為確保工程為綠色建筑,對工程地下放射性元素進行了查勘和專業評估,滿足規范要求。
??本工程由深圳設計總院的孟建民院士團隊主持設計,兩個單位工程相得益彰,博物館外形古樸,采用鋸齒面GRC材料,寓意大禹劈山導淮的五千年厚重歷史,引人入勝,輔以市民廣場鐵路元素,將蚌埠這個火車拉來的城市的現代文明與歷史底蘊彰顯無遺。規劃檔案館外形為現代的船頭花鼓造型,拋物線的曲線,金屬外墻穿孔形成的裝飾帶,突出了蚌埠花鼓之鄉的人民,勇立時代潮頭,擊鼓奮進,如同濤濤東流的淮河一樣,東流向前。
??項目建設過程中,堅持“樣板先行、樣板引路”、過程“實測實量”,過程質量合格率100%,過程建設資料完整齊全。工程共計10個分部,46個子分部,183個分項,3462個檢驗批,均一次驗收合格。竣工資料共213冊;竣工圖紙54冊。三級目錄健全,技術資料齊全、完整、真實、有效;數據真實準確,填寫規范及時,手續完備,具有可追溯性。
??利用BIM技術建立模型,為多個專業提供精確的預制加工和現場裝配圖;確保了鋼結構空間構件準確定位,合理優化特殊節點;優化平衡機電安裝綜合管線,保證了風管、水管、電管弧形布設安裝的施工精度。
??項目建設采用多項綠色設計節能和綠色施工措施,使用新型節能環保材料和工藝,節能、降噪、環保效益明顯。設計節能環保措施16項,施工應用節能環保綠色施工技術24項。
??項目工程質量滿意度100%,獲評安徽省優質工程“黃山杯”、“安徽省綠色建筑示范工程(二星級)”、“全國建筑業綠色施工示范工程”、2018-2019年度“國家優質工程獎”
??項目建設創新采用和應用了“鋼桁架圓形鋼平臺”、“懸吊旋轉坡道”、“鋼屋蓋斜交網格柱”、“鋼管穿心環形梁節點”、“三字形吊橋”、“大體量(3200㎡)曲面光伏屋面”、“異性多曲面GRC幕墻”、“大面積穿孔鋁單板幕墻”、“外墻AB真空板”、“室內大型吊橋舒適度檢測”、“大型空間空氣對流循環技術”等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獲得16項國家及省部級工法和數十項國家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