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1 15:48:51來源:中房網
??項目位于臨沂市莒南縣北臨北五路,南臨文化路,東臨新區六路,西臨西五路。房源印象小區位于莒南北城新區,距離北側莒南高鐵站約7公里。基地位于文化路與新區六路交匯西北角緊鄰臨海新城中學,距離莒南一中僅500m。
??莒南房源印象總占地面積71572平方米,(約合計107.3畝),南北向約為260米,東西向約為274米。
??項目基地的自然環境較好,用地原為農宅(田),地塊方正,基地內部無任何構筑物,基地的地形起伏不大,場地自然標高平緩,還是較有利于住宅的布置和地下停車位的安排。
??建筑立面形態以褐石風格為基調,立面處理力求和房型等功能相結合,通過建筑體塊的自然交接,強調整體感。褐石風格被廣泛的應用于學院建筑和高檔住宅建筑中,塑造即統一又有變化和可識別性的建筑形態,住宅采用現代構圖組織立面形態,靈活別致的凹、凸陽臺,集合凸窗以及部分金屬構件,創造節奏感空間。獨特的鐵藝燈影、山花屋頂、八角飄窗、咖啡街角、景觀小品等組合成一幅文藝、奢雅的生活畫卷。
住宅適用性能評定指標落實情況
項目 | 分 項 | 子項 | 定 性 定 量 指 標 | 落實情況 | |||
單元平面 | 單元平面 布 局 | A01 | 平面布局合理、功能關系緊湊、空間利用充分 | Ⅲ很合理 | — | ||
Ⅱ合理 | √ | ||||||
Ⅰ基本合理 | — | ||||||
A02 | 平面規整,平面設凹口時,其深度與開口寬度之比<2 | 部分滿足 | |||||
A03 | 平面進深、戶均面寬大小適度 | 適度 | |||||
模數協調 和 可改造性 | A04 | 住宅平面設計符合模數協調原則 | 復核 | ||||
A05 | 結構體系有利于空間的靈活分隔 | 部分寬廳戶型,客廳與書房可分割,可合并 | |||||
單元公共 空 間
| A06 | 門廳和候梯廳有自然采光,窗地面積比≥1/10 | √ | ||||
A07 | 單元入口處設進廳或門廳 | Ⅲ門廳或進廳使用面積:高層、中高層≥18 m2;多層≥6 m2,并設獨立信報間 | — | ||||
Ⅱ門廳或進廳使用面積:高層、中高層≥15 m2;多層≥4.5 m2,并設信報箱 | — | ||||||
Ⅰ門廳或進廳使用面積:高層≥15 m2;中高層≥10 m2;多層≥3.5 m2 | √ | ||||||
A08 | 電梯候梯廳深度不小于多臺電梯中最大轎廂深度,且≥1.5m | √ | |||||
A09 | 樓梯段凈寬≥1.1 m,平臺寬≥1.2m,踏步寬度≥260mm,踏步高度≤175mm | √ | |||||
A10 | 高層住宅每層設垃圾間或垃圾收集設施,且便于清潔 | × | |||||
住宅套型
|
套內功能 空間設置 和布局 | A11 | 套內居住空間、廚房、衛生間等基本空間齊備 | 戶型以三室兩廳一廚一衛為主,部分設置四室、雙衛戶型 | |||
A12 | 套內設貯藏空間、用餐空間以及陽臺, 配置有 | Ⅲ書房(工作室)、貯藏室、獨立餐廳以及入口過渡空間 | — | ||||
Ⅱ書房(工作室)及入口過渡空間 | √ | ||||||
Ⅰ入口過渡空間 | — | ||||||
A13 | 功能空間形狀合理,起居室、臥室、餐廳長短邊之比≤1.8 | √ | |||||
項目 | 分 項 | 子項 | 定 性 定 量 指 標 | 落實情況 | |
住宅套型
| 套內功能空間設置和布局
| A14 | 起居室(廳)、臥室有自然通風和采光,無明顯視線干擾和采光遮擋,窗地面積比不小于1/7 | √ | |
A15 | 每套住宅至少有1個居住空間獲得日照。當有4個以上居住空間時,其中有2個或2個以上居住空間獲得日照 | 開窗位置均能滿足大寒日3小時 | |||
A16 | 起居室、主要臥室的采光窗不朝向凹口和天井 | 所有客廳、主臥室均南向開窗 | |||
A17 | 套內交通組織順暢,不穿行起居室(廳)、臥室 | √ | |||
A18 | 套內純交通面積≤使用面積的1/20 | √ | |||
A19 | 餐廳、廚房流線聯系緊密 | √ | |||
A20 | 廚房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風,且位置合理,對主要居住空間不產生干擾 | √ | |||
A21 | 3個及3個以上臥室的套型至少配置2個衛生間 | 四室戶型均為雙衛,部分舒適型三室設雙衛 | |||
A22 | 至少設1個功能齊全的衛生間 | √ | |||
功能空間尺 度
| A23 | 主要功能空間面積配置合理 | √ | ||
A24 | 起居室(廳)供布置家具、設備的連續實墻面長度≥3.6m | √ | |||
A25 | 雙人臥室開間≥3.3m | √ | |||
A26 | 廚房操作臺總長度≥3.0 m | 多為L型布置,滿足 | |||
A27 | 貯藏空間(室)使用面積≥3m2 | √ | |||
A28 | 起居室、臥室空間凈高≥2.4 m,且≤2.8m | √ | |||
建筑裝修
| 套內裝修
| A29 | 門窗和固定家具采用工廠生產的成型產品 | — | |
A30 | 裝修做法 | Ⅱ裝修到位
| 全裝修 | ||
Ⅰ廚房、衛生間裝修到位 | — | ||||
公共部位裝 修
| A31 | 門廳、樓梯間或候梯廳裝修 | Ⅲ很好 | — | |
Ⅱ好 | √ | ||||
Ⅰ較好 | — | ||||
A32 | 住宅外部裝修 | Ⅲ很好 | — | ||
Ⅱ好 | √ | ||||
Ⅰ較好 | — |
續表A.0.1
項目 | 分 項 | 子項 | 定 性 定 量 指 標 | 落實情況 | |
隔聲性能
| 樓 板
| A33 | 樓板計權標準化撞擊聲壓級 | Ⅱ ≤65dB | √ |
Ⅰ ≤75dB | — | ||||
A34 | 樓板的空氣聲計權隔聲量 | Ⅲ ≥50dB | — | ||
Ⅱ ≥45dB | √ | ||||
Ⅰ ≥40dB | — | ||||
墻 體
| A35 | 分戶墻空氣聲計權隔聲量 | Ⅲ ≥50dB | — | |
Ⅱ ≥45dB | √ | ||||
Ⅰ ≥40dB | — | ||||
A36 | 含窗外墻的空氣聲計權隔聲量 | Ⅲ≥40dB | — | ||
Ⅱ≥35dB | √ | ||||
Ⅰ≥30dB | — | ||||
A37 | 戶門空氣聲計權隔聲量 | Ⅲ≥40dB | — | ||
Ⅱ≥30dB | √ | ||||
Ⅰ≥25 dB | — | ||||
A38 | 與臥室和書房相鄰的分室墻空氣聲計權隔聲量 | Ⅲ≥40dB | — | ||
Ⅱ≥35dB | √ | ||||
Ⅰ≥30dB | |||||
管 道
| A39 | 排水管道平均噪聲量≤50 dB | 三小間均采用消音螺旋管,衛生間采用CHT管件 | ||
設 備
| A40 | 電梯、水泵、風機、空調等設備采取了減振、消聲和隔聲措施 | √ |
項目 | 分 項 | 子項 | 定 性 定 量 指 標 | 落實情況 | ||
設備設施
| 廚衛設備
| A41 | 廚房按“洗、切、燒”炊事流程布置,管道定位接口與設備位置一致,方便使用 | √ | ||
A42 | 廚房設備成套配置 | × | ||||
A43 | 衛生間平面布置有序、管道定位接口與設備位置一致,方便使用 | √ | ||||
A44 | 衛生間沐浴、便溺、盥洗設施配套齊全 | 部分配置 | ||||
A45 | 洗衣機位置設置合理,并設有洗衣機專用水嘴與地漏,有晾衣空間 | 洗衣機設置于南側陽臺,南陽臺為晾曬陽臺,有洗衣機專用水嘴 | ||||
給排水與燃氣系統
| A46 | 給排水與燃氣設施完備 | 給排水齊全、燃氣入戶 | |||
A47 | 給排水、燃氣系統的設計容量滿足國家標準和使用要求 | √ | ||||
A48 | 熱水供應系統 | Ⅱ設24小時集中熱水供應,采用循環熱水系統 | — | |||
Ⅰ預留熱水管道和熱水器位置 | √ | |||||
A49 | 室內排水系統 | 排水設備和器具分別設置存水彎,存水彎水封深度≥50mm | √ | |||
A50 | 排水立管檢查口設在管井內時,有方便清通的檢查門或接口 | √ | ||||
A51 | 不與會所和餐飲業的排水系統共用排水管,在室外相連之前設水封井 | 沿街餐飲單獨預留排水及排煙設施 | ||||
A52 | 管道、管線布置采用暗裝,布置合理;燃氣管道及計量儀表暗裝時,采用相應的安全措施 | √ | ||||
A53 | 廚房和衛生間立管集中設在管井內,管井緊鄰衛生間和廚房布置 | √ | ||||
A54 | 戶內計量儀表、閥門和檢查口等的位置方便檢修和日常維護 | √ | ||||
A55 | 給水總立管、雨水立管、消防立管和公共功能的閥門及用于總體調節和檢修的部件,設在共用部位 | √ | ||||
項目 | 分 項 | 子項 | 定 性 定 量 指 標 | 落實情況 | ||
設備設施
| 采暖、 通風與 空調系統
| A56 | 在自然狀態下居住空間通風順暢,外窗可開啟面積不小于該房間地面面積的1/20 | √ | ||
A57 | 嚴寒、寒冷地區設置采暖系統和設備,夏熱冬冷地區有采暖和空調措施,夏熱冬暖地區有空調措施 | 采用地暖,客廳預留柜機空調,臥室預留掛機空調 | ||||
A58 | 空調室外機位置和風口等設施布置合理,冷凝水單獨有組織排放 | √ | ||||
A59 | 新風系統 | Ⅲ設有組織的新風系統,新風經過濾、加熱加濕(冬季)或冷卻去濕(夏季)等處理后送入室內,新風量≥每人每小時30 m3。室內濕度夏季≤70%,冬季≥30%。 | — | |||
Ⅱ設有組織的新風系統,新風經過濾處理。新風量≥每人每小時30 m3 | — | |||||
Ⅰ設有組織的換氣裝置 | √ | |||||
A60 | 廚房設豎向和水平煙(風)道有組織地排放油煙,豎向煙(風)道最不利點最大靜壓≤–1.0Pa,如達不到時,6層以上住宅在屋頂設機械排風裝置 | 均設置成品煙道,安裝防火止回閥 | ||||
A61 | 嚴寒、寒冷和夏熱冬冷地區衛生間設豎向風道 | 無窗衛生間設置風道,有窗衛生間設置排風口 | ||||
A62 | 暗衛生間及嚴寒、寒冷和夏熱冬冷地區衛生間設機械排風裝置 | √ | ||||
A63 | 采暖供回水總立管、公共功能的閥門和用于總體調節和檢修的部件,設在共用部位 | √ | ||||
電氣設備與設施
| A64 | 除布置洗衣機、冰箱、排風機械、空調器等處設專用單相三線插座外,電源插座數量滿足: | Ⅲ起居室、臥室、書房、廚房≥4組;餐廳、衛生間≥2組;陽臺≥1組 | — | ||
Ⅱ起居室、臥室、書房、廚房≥3組;餐廳、衛生間≥2組;陽臺≥1組 | √ | |||||
Ⅰ起居室、書房≥3組、臥室、廚房≥2組;衛生間≥1組;餐廳≥1組 | — | |||||
A65 | 每套住宅的空調電源插座、普通電源插座與照明應分路設計,廚房電源插座和衛生間設獨立回路。分支回路數量為: | Ⅲ分支回路數≥7,預留備用回路數≥3 | — | |||
Ⅱ分支回路數≥6 | √ | |||||
Ⅰ分支回路數≥5 | — | |||||
A66 | 電梯設置 | 6層及以下多層住宅設電梯 | — | |||
A67 | 7層及以上住宅設電梯,12層及以上至少設2部電梯,其中1部為消防電梯 | √ | ||||
A68 | 樓內公共部位設人工照明,照度≥30lx | √ | ||||
A69 | 電氣、電訊干線(管)和公共功能的電氣設備及用于總體調節和檢修的部件,設在共用部位 | √ | ||||
項目 | 分 項 | 子項 | 定 性 定 量 指 標 | 落實情況 |
無障礙設施
| 套內無 障礙設施
| A70 | 戶內同層樓(地)面高差≤20mm | √ |
A71 | 入戶過道凈寬≥1.2m,其他通道凈寬≥1.0m | 過道軸線為1.5米,入戶門為1.2米寬子母門 | ||
A72 | 戶內門扇開啟凈寬度≥0.8 m | √ | ||
單元公共區域無 障礙設施
| A73 | 7層及以上住宅,每單元至少設一部可容納擔架的電梯,且為無障礙電梯 | √ | |
A74 | 單元公共出入口有高差時設輪椅坡道和扶手,且坡度符合要求 | 滿足無障礙要求,無障礙坡道按1:12設計 | ||
住區無 障礙設施
| A75 | 住區內各級道路按無障礙要求設置,并保證通行的連貫性 | √ | |
A76 | 公共綠地的入口、道路及休息涼亭等設施的地面平整防滑,地面有高差時,設輪椅坡道和扶手 | √ | ||
A78 | 公共服務設施的出入口通道按無障礙要求設計 | √ | ||
A79 | 公用廁所至少設一套滿足無障礙設計要求的廁位和洗手盆 | √ |
住宅環境性能評定指標落實情況
項目 | 分 項 | 子項 | 定 性 定 量 指 標 | 落實情況 | |
用地與 規劃
| 用地
| B01 | 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 | √ | |
B02 | 重視場地內原有自然環境及歷史文化遺跡的保護和利用 | √ | |||
B03 | 遠離污染源,避免和有效控制水體、空氣、噪聲、電磁輻射等污染 | 無污染源 | |||
空間布局
| B04 | 按照住區規模,合理確定規劃分級,功能結構清晰,住宅建筑密度控制適當,保持合理的住區用地平衡 | √ | ||
B05 | 住棟布置滿足日照與通風的要求、避免視線干擾 | √ | |||
B06 | 空間層次與序列清晰,尺度恰當 | √ | |||
B07 | 院落空間有較強的領域感和可防衛性,有利于鄰里交往與安全 | √ | |||
道路交通
| B08 | 道路系統架構清晰、順暢,避免住區外部交通穿行,滿足消防、救護要求;在地震設防地區,還應考慮減災、救災要求 | √ | ||
B09 | 出入口選擇合理,方便與外界聯系 | 人行主入口位于文化路,車行主入口位于新區六路 | |||
B10 | 住區內道路路面及便道選材和構造合理 | √ | |||
B11 | 機動車 停車率 | Ⅲ ≥1.0,且不低于當地標準 | 臨沂本地要求為1戶1.2個 | ||
Ⅱ≥0.6,且不低于當地標準 | — | ||||
Ⅰ≥0.4,且不低于當地標準 | — | ||||
B12 | 自行車停車位隱蔽、使用方便 | 地下一層設置部分非機動車停車區,地上規劃有非機動車棚 | |||
B13 | 標示 標牌 | Ⅲ出入口設有小區平面示意圖,主要路口設有路標。各組團、棟及單元(門)、戶和公共配套設施、場地有明顯標志,標牌夜間清晰可見 | √ | ||
Ⅱ主出入口設有小區平面示意圖,各組團、棟及單元(門)、戶有明顯標志,標牌夜間清晰可見 | — | ||||
Ⅰ各組團、棟及單元(門)、戶有明顯標志 | — | ||||
B14 | 住區周邊設有公共汽車、電車、地鐵或輕軌等公共交通場站,且居民最遠行走距離<500m | √ | |||
市政設施
| B15 | 市政基礎設施(包括供電系統、燃氣系統、給排水系統與通信系統) 配套齊全、接口到位 | 水、電、暖、氣、通訊全部入戶 |
項目 | 分 項 | 子項 | 定 性 定 量 指 標 | 落實情況 | ||
建筑造型
| 造型與外立面
| B16 | 建筑形式美觀、體現地方氣候特點和建筑文化傳統,具有鮮明居住特征 | √ | ||
B17 | 建筑造型簡潔實用 | √ | ||||
B18 | 外立面 | Ⅲ立面效果好 | √ | |||
Ⅱ立面效果較好 | — | |||||
Ⅰ立面效果尚可 | — | |||||
色彩效果
| B19 | 建筑色彩與環境協調 | √ | |||
室外燈光
| B20 | 有較好的室外燈光效果,避免對居住生活造成眩光等干擾;在城市景觀道路、景觀區范圍內的住宅有較好的燈光造型 | √ | |||
綠地與活動場地
| 綠地配置
| B21 | 綠地配置合理,位置和面積適當,集中綠地與分散綠地相結合 | √ | ||
B22 | 綠地率 | Ⅱ≥35% | 40.02% | |||
Ⅰ ≥30% | — | |||||
B23 | 人均公共綠地面積 (m2/人) | Ⅲ 組團≥1.0、小區≥1.5、居住區≥2.0 | — | |||
Ⅱ組團≥0.8、小區≥1.3、居住區≥1.8 | 1.35 | |||||
Ⅰ組團≥0.5、小區≥1.0、居住區≥1.5 | — | |||||
B24 | 充分利用建筑散地、停車位、墻面(包括擋土墻)、平臺、屋頂和陽臺等部位進行綠化,要求有上述6種場地中的4種或4種以上 | 散地、車位、屋頂、平臺 | ||||
植物豐實度與綠化栽植
| B25 | 喬木—草本型、灌木—草本型、喬木—灌木—草本型、藤本型等人工植物群落類型3種及以上,植物配置多層次 | √ | |||
B26 | 喬木量≥3株/100m2綠地面積 | √ | ||||
B27 | 觀賞花卉種類豐富,植被覆蓋裸土 | √ | ||||
B28 | 選擇適合當地生長與易于存活的樹種,不種植對人體有害、對空氣有污染和有毒的植物 | 均為適合臨沂地區生長,成活率高的苗木,無有毒植物 | ||||
B29 | 木本植物 豐實度 | Ⅲ木本植物種類:華北、東北、西北地區不少于32種;華中、華東地區不少于48種;華南、西南地區不少于54種 | 華東地區,大于48 | |||
Ⅱ木本植物種類:華北、東北、西北地區不少于25種;華中、華東地區不少于45種;華南、西南地區不少于50種 | — | |||||
Ⅰ木本植物種類:華北、東北、西北地區不少于20種;華中、華東地區不少于40種;華南、西南地區不少于45種 | — | |||||
B30 | 植物長勢良好,沒有病蟲害和人為破壞,成活率98%以上 | √ | ||||
項目 | 分 項 | 子項 | 定 性 定 量 指 標 | 落實情況 | ||
綠地與 活動場地
| 室外活動場地
| B31 | 綠地中配置占綠地面積10%~15%的硬質鋪裝 | √ | ||
B32 | 硬質鋪裝休閑場地有樹木等遮蔭措施和地面水滲透措施 | √ | ||||
B33 | 室外活動場地設置有照明設施 | √ | ||||
室外噪 聲與空 氣污染
| 室外噪聲
| B34 | 等效 噪聲級 | Ⅲ白天≤50dB(A);黑夜≤40 dB(A) | — | |
Ⅱ白天≤55dB(A);黑夜≤45dB(A) | √ | |||||
Ⅰ白天≤60dB(A);黑夜≤50 dB(A)
| — | |||||
B35 | 黑夜偶然 噪聲級 | Ⅲ≤55 dB(A) 4 | ||||
Ⅱ≤60 dB(A) (3) | √ | |||||
Ⅰ≤65 dB(A)
| — | |||||
空氣污染
| B36 | 無排放性污染源或雖有局部污染源但經過除塵脫硫處理 | 無污染源 | |||
B37 | 采用潔凈燃料,無開放性局部污染源 | 無局部污染源 | ||||
B38 | 無輻射性局部污染源 | 無輻射性污染源 | ||||
B39 | 無溢出性局部污染源,住區內的公共飲食餐廳等加工過程設有污染防治措施 | 無溢出性污染源 | ||||
B40 | 空氣污染物控制指標日平均濃度不超過標準值(mg/m3):飄塵為0.30、SO2為0.15、NOx為0.10、CO為4. 0 2 | √
| ||||
水體與排 水系統
| 水體
| B41 | 天然水體與人造景觀水體(水池)水質符合國家《景觀娛樂用水水質標準》GB12941中 C類水質要求 | √ | ||
B42 | 游泳館(或游泳池、兒童戲水池)設有水循環和消毒設施,符合《游泳池給水排水設計規范》CECS14和《游泳場所衛生標準》GB9667要求 | √ | ||||
排水系統
| B43 | 設有完善的雨污分流排水系統,并分別排入城市雨污水系統(雨水可就近排入河道或其他水體) | √ |
項目 | 分 項 | 子項 | 定 性 定 量 指 標 | 落實情況 | |
公共服務 設施
| 配套公共服務設施
| B44 | 教育設施的配置符合《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GB 50180或當地規劃部門對教育設施設置的規定 | 滿足規劃部門相關配建要求 | |
B45 | 設置防疫、保健、醫療、護理等醫療設施 | ||||
B46 | 設置多功能文體活動室 | ||||
B47 | 兒童活動場地兼顧趣味、益智、健身、安全合理等原則統籌布置 | ||||
B48 | 設置老人活動與服務支援設施 | ||||
B49 | 結合綠地與環境設置露天健身活動場地 | ||||
B50 | 設置游泳館或游泳池 | ||||
B51 | 設置兒童戲水池 | ||||
B52 | 設置體育場館或健身房 | ||||
B53 | 設置商店、超市等購物設施 | ||||
B54 | 設置金融郵電設施 | ||||
B55 | 設置市政公用設施 | ||||
B56 | 設置社區服務設施 | ||||
環境衛生
| B57 | 設置公共廁所(公共設施中附有對外開放的廁所時可計入此項),并達到《城市公共廁所規劃和設計標準》CJJ14一類標準 | √ | ||
B58 | 主要道路及公共活動場地均勻配置廢物箱,其間距小于80m,且廢物箱防雨、密閉、整潔,采用耐腐蝕材料制作 | √ | |||
B59 | 垃圾收運 | Ⅱ高層按層、多層按幢設置垃圾容器(或垃圾桶),生活垃圾采用袋裝化收集,保持垃圾容器(或垃圾桶)清潔、無異味,每日清運 | — | ||
Ⅰ 按幢設置垃圾容器(或垃圾桶),生活垃圾采用袋裝化收集,保持垃圾容器(或垃圾桶)清潔、無異味,每日清運 | √ | ||||
B60 | 垃圾存放與處理 | Ⅱ 垃圾分類收集與存放,設垃圾處理房,垃圾處理房隱蔽、全密閉、保證垃圾不外漏,有風道或排風、沖洗和排水設施,采用微生物處理,處理過程無污染,排放物無二次污染,殘留物無害 | — | ||
Ⅰ設垃圾站,垃圾站隱蔽、有沖洗和排水設施,存放垃圾及時清運,不污染環境,不散發臭味 |
項目 | 分 項 | 子項 | 定 性 定 量 指 標 | 落實情況 | ||
智能化 系統
| 管理中心與工程質量
| B61 | 管理中心位置恰當,面積與布局合理,機房建設符合國家同等規模通信機房或計算機機房的技術要求 | √ | ||
B62 | 管線工程質量合格 | √ | ||||
B63 | 設備與終端產品安裝質量合格,位置恰當,便于使用與維護 | √ | ||||
B64 | 電源與防雷接地工程質量合格 | √ | ||||
系統配置
| B65 | 安全 防范 子系統 | Ⅲ 子系統設置齊全,包括閉路電視監控、周界防越報警、電子巡更、可視對講與住宅報警裝置。子系統功能強,可靠性高,使用與維護方便 | √ | ||
Ⅱ 子系統設置較齊全,可靠性高,使用與維護方便 | — | |||||
Ⅰ 設置可視或語音對講裝置、緊急呼救按鈕,可靠性高,使用與維護方便 | — | |||||
B66 | 管理與 監控 子系統 | Ⅲ 子系統設置齊全,包括戶外計量裝置或IC卡表具、車輛出入管理、緊急廣播與背景音樂、給排水、變配電設備與電梯集中監視、物業管理計算機系統。子系統功能強,可靠性高,使用與維護方便 | √ | |||
Ⅱ 子系統設置較齊全,可靠性高,使用與維護方便 | — | |||||
Ⅰ 設置物業管理計算機系統、戶外計量裝置或IC卡表具 | — | |||||
B67 | 信息 網絡 子系統 | Ⅲ建立居住小區電話、電視、寬帶接入網(或局域網)和網站,采用家庭智能控制器與通信網絡配線箱。客廳、臥室與書房均安裝電話、電視與寬帶網插座,衛生間安裝電話插座,位置合理。每套住宅不少于二路電話 | — | |||
Ⅱ建立居住小區電話、電視、寬帶接入網,采用通信網絡配線箱。客廳、臥室與書房均安裝電話、電視與寬帶網插座,位置恰當。每套住宅不少于二路電話 | √ | |||||
Ⅰ建立居住小區電話、電視與寬帶接入網。每套住宅內安裝電話、電視與寬帶網插座,位置恰當 | — | |||||
運行管理
| B68 | 提出運行管理的實施方案,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合理配置運行管理所需的辦公與維護用房、維護設備及器材等 | √ |
住宅經濟性能評定指標落實情況
項目 | 分 項 | 子項 | 定 性 定 量 指 標 | 落實情況 | ||
節 能
| 建筑設計
| C01 | 住宅建筑以南北朝向為主 | 坐北朝南 | ||
C02 | 建筑物體形系數 | 符合當地現行建筑節能設計標準中體形系數規定值 | 符合,詳見建筑節能設計專篇 | |||
C03 | 嚴寒、寒冷地區樓梯間和外廊采暖設計 | 采暖期室外平均溫度為0℃~-6.0℃的地區,樓梯間和外廊不采暖時,樓梯間和外廊的隔墻和戶門采取保溫措施 | 樓梯間不采暖 | |||
采暖期室外平均溫度在-6.0℃以下的地區,樓梯間和外廊采暖,單元入口處設置門斗或其他避風措施 | ||||||
C04 | 符合當地現行建筑節能設計標準中窗墻面積比規定值 | √ | ||||
C05 | 外窗遮陽 | 夏熱冬冷地區的南向和西向外窗設置活動遮陽設施 | 寒冷地區不參評 | |||
夏熱冬暖、溫和地區 | Ⅱ 南向和西向的外窗有遮陽措施,遮陽系數SW≤0.90Q | |||||
Ⅰ 南向和西向的外窗有遮陽措施,遮陽系數SW≤Q | ||||||
C06 | 再生能源利用 | 太陽能利用 | Ⅱ 與建筑一體化 | 陽臺壁掛式太陽能熱水系統,帶電輔熱 | ||
Ⅰ 用量大,集熱器安放有序,但未做到與建筑一體化 | — | |||||
利用地熱能、風能等新型能源 | — | |||||
圍護結構
(注1) | C07 | 外窗和陽臺門(不封閉陽臺或不采暖陽臺)的氣密性 | Ⅱ 5級 | √ | ||
Ⅰ 4級 | — | |||||
C08 | 嚴寒寒冷地區和夏熱冬冷地區外墻的平均傳熱系數 | Ⅲ K≤0.70Q或符合65%節能目標 | 山東省75%節能 | |||
Ⅱ K≤0.85Q | — | |||||
Ⅰ K≤Q | — |
項目 | 分 項 | 子項 | 定 性 定 量 指 標 | 落實情況 | |
節 能
| 圍護結構
| C09 | 嚴寒寒冷地區和夏熱冬冷地區外窗的傳熱系數 | Ⅲ K≤0.90Q | 山東省75%節能 |
Ⅱ K≤0.95Q | |||||
Ⅰ K≤Q | |||||
C10 | 嚴寒寒冷地區、夏熱冬冷地區和夏熱冬暖地區屋頂的平均傳熱系數 | Ⅲ K≤0.85Q或符合65%節能指標 | |||
Ⅱ K≤0.90Q | |||||
Ⅰ K≤Q | |||||
綜合節能要求
| C11 | 北方 耗熱量指標 | Ⅲ qH≤0.80Q或符合65%節能標準 | — | |
Ⅱ qH≤0.90Q | |||||
Ⅰ qH≤Q | |||||
中、南部 耗熱量指標 | Ⅲ Eh+EC≤0.80Q | — | |||
Ⅱ Eh+EC≤0.90Q | |||||
Ⅰ Eh+EC≤ Q | |||||
采暖空調 系 統 | C12 | 采用用能分攤技術與裝置 | — | ||
C13 | 集中采暖空調水系統采取有效的水力平衡措施 | — | |||
C14 | 預留安裝空調的位置合理,使空調房間在選定的送、回風方式下,形成合適的氣流組織 | Ⅲ氣流分布滿足室內舒適的要求 | √ | ||
Ⅱ生活或工作區3/4以上有氣流通過 | — | ||||
Ⅰ生活或工作區3/4以下1/2以上有氣流通過 | — |
項目 | 分 項 | 子項 | 定 性 定 量 指 標 | 落實情況 | ||||||
節 能
| 采暖空調 系 統
| C15 | 空調器種類 | Ⅲ達到國家空調器能效等級標準中2級 | — | |||||
Ⅱ達到國家空調器能效等級標準中3級 | ||||||||||
Ⅰ達到國家空調器能效等級標準中4級 | ||||||||||
C16 | 室溫控制情況 | 房間室溫可調節 | √ | |||||||
C17 | 室外機的位置 | Ⅱ滿足通風要求,且不易受到陽光直射 | — | |||||||
Ⅰ滿足通風要求 | √ | |||||||||
照明系統
| C18 | 照明方式合理 | √ | |||||||
C19 | 采用高效節能的照明產品(光源、燈具及附件) | √ | ||||||||
C20 | 設置節能控制型開關 | √ | ||||||||
C21 | 照明功率密度(LPD)滿足標準要求 | 滿足要求 | ||||||||
節 水
| 中水利用 | C22 | 建筑面積5萬m2以上的居住小區,配置了中水設施,或回水利用設施,或與城市中水系統連接,或符合當地規定要求;建筑面積5萬m2以下或中水來源水量或中水回用水量過小(小于50m3/d)的居住小區,設計安裝中水管道系統等中水設施 | × | ||||||
雨水利用
| C23 | 采用雨水回滲措施 | √ | |||||||
C24 | 采用雨水回收措施 | × | ||||||||
節水器具 及 管 材
| C25 | 使用≤6L便器系統 | √ | |||||||
C26 | 便器水箱配備兩檔選擇 | √ | ||||||||
C27 | 使用節水型水龍頭 | √ | ||||||||
C28 | 給水管道及部件采用不易漏損的材料 | √ | ||||||||
公共場所節水措施 | C29 | 公用設施中的洗面器、洗手盆、淋浴器和小便器等采用延時自閉、感應自閉式水嘴或閥門等節水型器具 | √ | |||||||
C30 | 綠地、樹木、花卉使用滴灌、微噴等節水灌溉方式,不采用大水漫灌方式 | √ | ||||||||
景觀用水
| C31 | 不用自來水為景觀用水的補充水 | √ | |||||||
項目 | 分 項 | 子項 | 定 性 定 量 指 標 | 落實情況 | ||||||
節 地
| 地下停車比例
| C32 | 地下或半地下停車位占總停車位的比例 | Ⅲ≥80% | √ | |||||
Ⅱ≥70% | — | |||||||||
Ⅰ≥60% | — | |||||||||
容積率
| C33 | 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容積率符合規劃條件 | √ | |||||||
建筑設計
| C34 | 住宅單元標準層使用面積系數,高層≥72%,多層≥78% | √ | |||||||
C35 | 戶均面寬值不大于戶均面積值的1/10 | √ | ||||||||
新型墻體 材料 | C36 | 采用取代黏土磚的新型墻體材料 | √ | |||||||
節地措施
| C37 | 采用新設備、新工藝、新材料而明顯減少占地面積的公共設施 | √ | |||||||
地下公建
| C38 | 部分公建(服務、健身娛樂、環衛等)利用地下空間 | — | |||||||
土地利用
| C39 | 利用荒地、坡地及不適宜耕種的土地 | — | |||||||
節 材
| 可再生材料利用
| C40 | 利用可再生材料 | √ | ||||||
建筑設計施工新技術
| C41 | 高強高性能混凝土、高效鋼筋、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技術、粗直徑鋼筋連接、新型模板與腳手架應用、地基基礎技術、鋼結構技術和企業的計算機應用與管理技術 | Ⅲ采用其中5~6項技術 | — | ||||||
Ⅱ采用其中3~4項技術 | 高效鋼筋、粗直徑鋼筋連接、新型模板與腳手架應用 | |||||||||
Ⅰ采用其中1~2項技術 | — | |||||||||
節材新措施
| C42 | 采用節約材料的新工藝、新技術 | √ | |||||||
建材 回收率
| C43 | 使用一定比例的再生玻璃、再生混凝土磚、再生木材等回收建材 | Ⅲ使用三成回收建材 | — | ||||||
Ⅱ使用二成回收建材 | √ | |||||||||
Ⅰ使用一成回收建材 | — | |||||||||
住宅安全性能評定指標落實情況
項目 | 分 項 | 子項 | 定 性 定 量 指 標 | 落實情況 |
結構安全
| 工程質量
| D01 | 結構工程(含地基基礎)設計施工程序符合國家相關規定,施工質量驗收合格且符合備案要求 | √ |
地基基礎
| D02 | 巖土工程勘察文件符合要求,地基基礎滿足承載力和穩定性要求,地基變形不影響上部結構安全和正常使用,并滿足規范要求 | √ | |
荷載等級
| D03 | Ⅱ 樓面和屋面活荷載標準值高出規范限值且高出幅度≥25%;并滿足下列二項之一: (1)采用重現期為70年或更長的基本風壓,或對住宅建筑群在風洞試驗的基礎上進行設計 (2)采用重現期為70年或更長的最大雪壓,或考慮本地區冬季積雪情況的不穩定性,適當提高雪荷載值按本地 區基本雪壓增大20%采用 | — | |
Ⅰ樓面和屋面活荷載標準值符合規范要求;基本風壓、雪壓按重現期50年采用,并符合建筑結構荷載規范要求 | √ | |||
抗震設防
| D04 | Ⅱ 抗震構造措施高于抗震規范相應要求,或采取抗震性能更好的結構體系、類型及技術 | — | |
Ⅰ 抗震設計符合規范要求 | √ | |||
外觀質量
| D05 | 構件外觀無質量缺陷及影響結構安全的裂縫,尺寸偏差符合規范要求 | √ |
項目 | 分 項 | 子項 | 定 性 定 量 指 標 | 落實情況 | |
建筑防火
| 耐火等級 | D06 | Ⅱ高層住宅不低于一級,多層住宅不低于二級,低層住宅不低于三級 | — | |
Ⅰ高層住宅不低于二級,多層住宅不低于三級,低層住宅不低于四級 | √ | ||||
滅火與 報警系統
(注) | D07 | 室外消防給水系統、防火間距、消防交通道路及撲救面質量符合國家現行規范的規定 | √ | ||
D08 | 消防卷盤水柱股數 | Ⅱ 設置2根消防豎管,保證2支水槍能同時到達室內樓地面任何部位 | — | ||
Ⅰ設置1根消防豎管,或設置消防卷盤,其間距保證有1支水槍能到達室內樓地面任何部位 | √ | ||||
D09 | 消火栓箱標識 | Ⅱ 消火栓箱有發光標識,且不被遮擋 | — | ||
Ⅰ消火栓箱有明顯標識,且不被遮擋 | √ | ||||
D10 | 自動報警系統與自動噴水滅火裝置 | Ⅱ 超出消防規范的要求,高層住宅設有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與自動噴水滅火裝置;多層住宅設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及消防控制室或值班室 | — | ||
Ⅰ高層住宅按規范要求設有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及自動噴水滅火裝置 | √ | ||||
防火 門(窗)
| D11 | 防火門(窗)的設置符合規范要求 | √ | ||
D12 | 防火門具有自閉式或順序關閉功能 | — | |||
疏散設施
| D13 | 安全出口的數量及安全疏散距離,疏散走道和門的凈寬符合國家現行相關規范的規定 | √ | ||
D14 | 疏散樓梯的形式和數量符合國家現行相關規范的規定,高層住宅按規范規定設置有消防電梯,并在消防電梯間及其前室設置應急照明 | √ | |||
D15 | 疏散樓梯設施 | Ⅱ 公共樓梯梯段凈寬:高層住宅設防煙樓梯間≥1.3m;低層與多層≥1.2m | — | ||
Ⅰ公共樓梯梯段凈寬:高層住宅設封閉樓梯間≥1.2m,不設封閉樓梯間≥1.3m;低層與多層 ≥1.1m | √ | ||||
D16 | 疏散樓梯及走道標識 | Ⅱ 設置火災應急照明,且有燈光疏散標識 | — | ||
Ⅰ設置火災應急照明,且有蓄光疏散標識 | √ | ||||
D17 | 自救設施 | Ⅱ 高層住宅每層配有3套以上緩降器或軟梯;多層住宅配有緩降器或軟梯 | — | ||
Ⅰ 高層住宅每層配有2套緩降器或軟梯 | √ |
項目 | 分 項 | 子項 | 定 性 定 量 指 標 | 落實情況 | |
燃氣及 電氣 設備安全
| 燃氣設備
| D18 | 燃氣器具為國家認證的產品,并具有質量檢驗合格證書 | √ | |
D19 | 燃氣管道的安裝位置及燃氣設備安裝場所符合國家現行相關標準要求,并設有排風裝置 | √ | |||
D20 | 燃氣灶具有熄火保護自動關閉閥門裝置 | √ | |||
D21 | 安裝燃氣設備的房間設置燃氣濃度報警器 | √ | |||
D22 | 燃氣設備安裝質量驗收合格 | √ | |||
D23 | 安裝燃氣裝置的廚房、衛生間采取結構措施,防止燃氣爆炸引發的倒塌事故 | — | |||
電氣設備
| D24 | 電氣設備及主要材料為通過國家認證的產品,并具有質量檢驗合格證書 | √ | ||
D25 | 配電系統有完好的保護措施,包括短路、過負荷、接地故障、防漏電、防雷電波入侵、防誤操作措施等 | √ | |||
D26 | 配電設備選型與使用環境條件相符合 | √ | |||
D27 | 防雷措施正確,防雷裝置完善 | √ | |||
D28 | 配電系統的接地方式正確,用電設備接地保護正確完好,接地裝置完整可靠,等電位和局部等電位連接良好 | √ | |||
D29 | 導線材料采用銅質,支線導線截面不小于2.5mm2,空調、廚房分支回路不小于4mm2 | 僅照明采用2.5mm2,其他均4mm2 | |||
D30 | 導線穿管 | Ⅱ 配電導線保護管全部采用鋼管,滿足防火要求 | — | ||
Ⅰ 配電導線保護管采用聚乙烯塑料管(材質符合國家現行標準規定,但吊頂內嚴禁使用),滿足防火要求 | √ | ||||
D31 | 電氣施工質量按有關規范驗收合格 | √ | |||
D32 | 電梯安裝調試良好,經過安全部門檢驗合格 | √ |
項目 | 分 項 | 子項 | 定 性 定 量 指 標 | 落實情況 | |
日常安全 防范措施
| 防盜措施
| D33 | 防盜戶門 | Ⅱ 具有防火、防撬、保溫、隔聲功能,并具有良好的裝飾性 | √ |
Ⅰ 具有防火、防撬、保溫功能 | — | ||||
D34 | 在有被盜隱患部位設防盜網、電子防盜等設施,對直通地下車庫的電梯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 — | |||
防滑防跌措 施
| D35 | 廚房、衛生間以及起居室、臥室、書房等地面和通道采取防滑防跌措施 | 三小間防滑地磚 | ||
防墜落 措 施
| D36 | 中高層、高層住宅陽臺欄桿(欄板)和上人屋面女兒墻(欄桿),其從可踏面起算的凈高度≥1.10m(低層與多層住宅≥1.05m);欄桿垂直桿件間凈距≤0.11m,非垂直桿件欄桿有防兒童攀爬措施 | √ | ||
D37 | 窗外無陽臺或露臺的外窗,當從可踏面起算的窗臺凈高或防護欄桿的高度<0.9m時有防護措施,放置花盆處采取防墜落措施 | — | |||
D38 | 樓梯欄桿垂直桿件的凈距≤0.11m;從踏步中心算起的扶手高度≥0.9m;當樓梯水平段欄桿長度>0.5m時,其扶手高度≥1.05m;非垂直桿件欄桿設防攀爬措施 | — | |||
D39 | 室內外抹灰工程、室內外裝修裝飾物牢靠,門窗安全玻璃的使用,符合相關規范的要求 | √ | |||
室 內 污染物 控 制
| 墻體材料 | D40 | 墻體材料的放射性污染、混凝土外加劑中釋放氨的含量不超過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規定 | 不超標 | |
室內裝修 材 料
| D41 | 人造板及其制品有害物質含量、溶劑型木器涂料有害物質含量、內墻涂料有害物質含量、膠粘劑有害物質含量、壁紙有害物質含量、室內用花崗石及其他天然或人造石材的有害物質含量不超過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規定 | 不超標 | ||
室內環境 污染物 含 量
| D42 | 室內氡濃度、室內游離甲醛濃度、室內苯濃度、室內氨濃度和室內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TVOC)濃度不超過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規定 | 不超標 |
住宅耐久性能評定指標落實情況
項目 | 分 項 | 子項 | 定 性 定 量 指 標 | 落實情況 |
結構工程
| 勘察報告
| E01 | Ⅱ 該住宅的勘查點數量符合相關規范的要求 | √ |
Ⅰ 該棟住宅的勘察點數量與相鄰建筑可借鑒勘察點總數符合相關規范要求 | — | |||
E02 | 確定了地基土與土中水的侵蝕種類與等級,提出相應的處理建議 | √ | ||
結構設計
| E03 | Ⅱ 結構的耐久性措施比設計使用年限50年的要求更高 | — | |
Ⅰ 結構的耐久性措施符合設計使用年限50年的要求 | √ | |||
E04 | Ⅱ 結構設計(含基礎)措施(包括材料選擇、材料性能等級、構造做法、防護措施)普遍高于有關規范要求 | — | ||
Ⅰ結構設計(含基礎)措施符合有關規范的要求 | √ | |||
結構工程質量
| E05 | Ⅱ 全部主控項目均進行過實體抽樣檢測,檢測結論為符合設計要求 | — | |
Ⅰ 部分主控項目進行過實體抽樣檢測,檢測結論為符合設計要求 | √ | |||
外觀質量
| E06 | Ⅱ 現場檢查圍護構件無裂縫及其他可見質量缺陷 | √ | |
Ⅰ 現場檢查圍護構件個別點存在可見質量缺陷 | — | |||
裝修工程
| 裝修設計
| E07 | Ⅲ 外墻裝修(含外墻外保溫)的設計使用年限不低于20年, 且提出全部裝修材料的耐用指標 | — |
Ⅱ 外墻裝修(含外墻外保溫)的設計使用年限不低于15年,且提出部分裝修材料的耐用指標 | √ | |||
Ⅰ 外墻裝修(含外墻外保溫)的設計使用年限不低于10年,且提出部分裝修材料的耐用指標 | — | |||
裝修材料
| E08 | Ⅱ 設計提出的全部耐用指標均進行了檢驗,檢驗結論為符合要求 | — | |
Ⅰ 設計提出的部分耐用指標進行了檢驗,檢驗結論為符合要求 | √ | |||
裝修工程質量
| E09 | 按有關規范的規定進行了裝修工程施工質量驗收,驗收結論為合格 | — | |
外觀質量
| E10 | 現場檢查,裝修無起皮、空鼓、裂縫、變色、過大變形和脫落等現象 | √ |
項目 | 分 項 | 子項 | 定 性 定 量 指 標 | 落實情況 |
防水工程與防潮 措施
| 防水設計
| E11 | Ⅱ 設計使用年限,屋面與衛生間不低于25年,地下室不低于50年 | — |
Ⅰ 設計使用年限,屋面與衛生間不低于15年,地下室不低于50年 | √ | |||
E12 | 設計提出防水材料的耐用指標 | √ | ||
防水材料
| E13 | 全部防水材料均為合格產品 | √ | |
E14 | Ⅱ 設計要求的全部耐用指標進行了檢驗,檢驗結論符合相應要求 | — | ||
Ⅰ設計要求的主要耐用指標進行了檢驗,檢驗結論符合相應要求 | √ | |||
防潮與防滲漏措施 | E15 | 外墻采取了防滲漏措施 | √ | |
E16 | 首層墻體與首層地面采取了防潮措施 | √ | ||
防水工程質量 | E17 | 按有關規范的規定進行了防水工程施工質量驗收,驗收結論為合格 | √ | |
E18 | 全部防水工程(不含地下防水)經過蓄水或淋水檢驗,無滲漏現象 | √ | ||
外觀質量
| E19 | 現場檢查,防水工程排水口部位排水順暢,無滲漏痕跡,首層墻面與地面不潮濕 | √ | |
管線工程
| 管線工程設計
| E20 | Ⅲ 管線工程的最低設計使用年限不低于20年 | — |
Ⅱ 管線工程的最低設計使用年限不低于15年 | √ | |||
Ⅰ 管線工程的最低設計使用年限不低于10年 | — | |||
E21 | Ⅱ 設計提出全部管線材料的耐用指標 | — | ||
Ⅰ設計提出部分管線材料的耐用指標 | √ | |||
E22 | 上水管內壁為銅質等無污染、使用年限長的材料 | × | ||
管線材料
| E23 | 管線材料均為合格產品 | √ | |
E24 | Ⅱ 設計要求的耐用指標均進行了檢驗,檢驗結論為符合要求 | — | ||
Ⅰ設計要求的部分耐用指標進行了檢驗,檢驗結論為符合要求 | √ | |||
管線工程質量
| E25 | 按有關規范的規定進行了管線工程施工質量驗收,驗收結論為合格 | √ | |
外觀質量
| E26 | 現場檢查,全部管線材料防護層無氣泡、起皮等,管線無損傷;上水放水檢查無銹色 | √ |
項目 | 分 項 | 子項 | 定 性 定 量 指 標 | 落實情況 |
設 備
| 設計或 選 型
| E27 | Ⅲ 設計使用年限不低于20年且提出設備與使用年限相符的耐用指標要求 | — |
Ⅱ 設計使用年限不低于15年且提出設備與使用年限相符的耐用指標要求 | √ | |||
Ⅰ 設計使用年限不低于10年且提出設備的耐用指標要求 | — | |||
設備質量
| E28 | 全部設備均為合格產品 | √ | |
E29 | Ⅱ 設計或選型提出的全部耐用指標均進行了檢驗(型式檢驗結果有效),結論為符合要求 | — | ||
Ⅰ 設計或選型提出的主要耐用指標進行了檢驗(型式檢驗結果有效),結論為符合要求 | √ | |||
設備安裝質量
| E30 | 設備安裝質量按有關規定進行驗收,驗收結論為合格 | √ | |
運轉情況
| E31 | 現場檢查,設備運行正常 | √ | |
門 窗
| 設計或 選 型
| E32 | Ⅲ 設計使用年限不低于30年 | — |
Ⅱ 設計使用年限不低于25年 | √ | |||
Ⅰ 設計使用年限不低于20年 | — | |||
E33 | Ⅱ 提出與設計使用年限相一致的全部耐用指標 | — | ||
Ⅰ 提出部分門窗的耐用指標 | √ | |||
門窗質量
| E34 | 門窗均為合格產品 | √ | |
E35 | Ⅱ 設計或選型提出的全部耐用指標均進行了檢驗(型式檢驗結果有效),結論為符合要求 | — | ||
Ⅰ設計或選型提出的部分耐用指標進行了檢驗(型式檢驗結果有效),結論為符合要求 | √ | |||
門窗安裝質量
| E36 | 按有關規范進行了門窗安裝質量驗收,驗收結論為合格 | √ | |
外觀質量 | E37 | 現場檢查,門窗無翹曲、面層無損傷、顏色一致、關閉嚴密、金屬件無銹蝕、開啟順暢 | √ |